
臘月二十三,又稱“小年”,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民間祭灶、掃塵、吃灶糖的日子。小年,不是一個法定節(jié)日,而是一個民間習俗。林德麥特陪您一起渡小年過大年。
民俗專家表示,大寒是一年的最后一個節(jié)氣,又趕上年關將至,濃郁的“年味”開始彌漫。
專欄作家、天津市民俗專家由國慶介紹說,大寒節(jié)氣,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,自然就多了些許辭舊迎新、除舊布新的意味。因此,在大寒節(jié)氣中,除順應天時之外,人們還要為過年忙碌奔波——趕年集、備年貨、置新衣、寫春聯(lián)、腌臘肉。
大寒節(jié)氣時,臘月已下來一半,后一半時間里重要的民間風俗活動當屬小年和除夕。
“臘月二十三,灶王爺上天。”如果說臘八是開場的鑼鼓,那么“小年”就是“大年”的序幕。在這一天,迎新春、過大年開始進入倒計時,我國民間有“祭灶”和“掃塵”的習俗。
由國慶表示,“祭灶”“掃塵”過后,預示著緊張、繁忙、勞累、歡樂的備年活動已經(jīng)進入倒計時,之后幾日里,人們會按照習俗慣制有序地開始不同內容的準備工作,迎接春節(jié)的到來。
除夕即一年的最后一個晚上,“一夜連雙歲,五更分二年”,說的就是這個時辰,也就是民間所說的“大年三十”。民俗專家表示,除夕有很多習俗,其中最重要的有祭祖、團圓飯和守歲。